2020年3月2日 星期一

雞排


        雞排,為炸雞的一種,因為可以隨手帶著走,所以在台灣很普遍,在夜市是人氣非常高的必吃的小吃!

        口味方面從單純灑上辣椒粉,慢慢變化出改以灑上五香粉、海苔粉、芥茉粉、蔥粉、起司粉…等粉狀調味料的雞排,
或是蜜汁醃漬而成的蜜汁雞排、包覆起士內餡的起士雞排調理方法不同,也出現了碳烤雞排、焗烤雞排也有強調尺寸的超大雞排或有強調厚度為主、或改採雞腿肉的雞腿排…非常多口味可選擇!

圖片出處:https://taiwan17go.com/w194-2/

芒果冰


        芒果冰是台灣的一種水果冰品,最迷人的地方就在於,上面會有新鮮現切的芒果!!!

        再加煉乳以及芒果冰淇淋或是奶酪等各種配料,覆蓋在挫冰或綿綿冰上面
因為台灣的夏天非常炎熱,所以盛產的芒果風味是遠近馳名!
       
        大塊的金黃色芒果,又香又甜又多汁各家冰店也會趁著芒果盛產期,推出造型浮誇、或是爆多芒果的冰品。

圖片出處:芒果冰

大腸包小腸

        大腸包小腸是台灣著名小吃,俗稱台式熱狗可以手拿著吃,非常方便,所以在夜市一樣很常見!

        切開烤過的糯米腸,夾住體積較小、烤過的台式香腸,塗上醬油膏等醬料用炭火或爐火烤熟後,加上生大蒜及台式酸菜就完成了。

       也可以依照喜好加上香菜、花生粉、酸菜、大蒜、九層塔、黑胡椒…!

圖片出處;https://yoti.life/taichung-food-4/


滷肉飯

        滷肉飯以國民小吃的形象,對台灣人來說是一個家的味道。

        全台各地都有在賣滷肉飯,用煮熟碎豬肉或炒香肉燥(豬絞肉)及醬油滷汁,淋上白飯的平民美食,有些店家搭配筍乾醃蘿蔔乾。

        南北地區的滷肉飯也會有口感上的差異,在於使用的肥、瘦肉比例差異。






圖片出處:https://margaret.tw/turkey-rice-xiao/

刈包

         割包,又寫做「刈」包(音為ㄧˋ),以刀切開的意思,將類似饅頭口感外皮對摺起來再包入餡料,像是台版的漢堡~
傳統餡料通有:片狀五花滷肉、酸菜、花生粉及香菜…等
客人也能依照自己的喜好,選擇瘦肉或肥肉,甚至要加甚麼配料。

        最近也有店家改良包裝後引領一波小吃創新的風潮,除了傳統白麵皮外,甚至也有了黑糖麵皮等在內餡口味也變化出許多花樣,甚至有甜食的融合!

        刈包的另外一個名字為「虎咬豬」,與閩南語音「福咬住」相近內夾的酸菜被客家人視為是福菜,所以有「留住福氣」之意!也因為外型長得像錢包,所以台灣宴席上也很常見。

圖片出處:刈包

蚵仔煎

       1661年鄭成功大敗荷軍,荷蘭人一氣之下把米糧全都藏了起來,鄭軍因為缺糧,
便就地取材地將在地的特產蚵仔、地瓜粉混合加水煎成餅吃,因此流傳下來。
     
        台灣各地蚵仔煎的賣相和配料,也會因地域性而有些微差別。

        中部蚵仔煎的特色之一,是青菜常使用當地盛產的空心菜
北部和南部用的則是小白菜,而南部更會放大量的豆芽菜。所以真的每一家的蚵仔煎,味道和模樣是完全不一樣的!

圖片出處:https://icook.tw/recipes/259839

大腸蚵仔麵線

        大腸蚵仔麵線早期叫「 麵線羹」,或稱「麵線糊」,因為麵線如漿糊般黏稠,但糊而不爛,現在麵線的店家都會有幾種口味可以選擇,以大腸、蚵仔兩種主料為最受歡迎!

        加點辣椒、香菜、烏醋或蒜蓉提點美味,客人可自行選擇調味。






圖片出處:https://www.alberthsieh.com/3187/vermicelli-jianguo

臭豆腐

        臭豆腐是台灣特色豆製品小吃之一,有炸的、蒸的、滷的,各有支持者,依照地區製作方式不同,每個地方的臭豆腐都有不同的口感和風味。

        炸的臭豆腐的外表是脆脆的,裡面是軟綿綿,吸收醬油的香氣,真的很有風味,台灣人喜歡加著醃泡菜或黃瓜絲吃,或是加點辣椒!

        滷的臭豆腐是有豆腐與滷湯,靠著臭豆腐的臭味,和滷湯的香氣混合,有的店家還會加入中藥,整體非常入味!甚至有的知名火鍋餐廳,也會有麻辣鴨血臭豆腐這道菜色可點(鴨血和滷臭豆腐真的是絕配!

圖片出處:https://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144949

珍珠奶茶

        發源自台灣的手搖飲料,只要你來到台灣,一定要喝到一杯珍珠奶茶。
         珍珠熬煮過的特殊QQ口感,混入香甜的牛奶和各家風味都不同的紅茶,不管是茶餐廳,或是手搖飲料店,都買得到這杯令人滿足的甜甜味道!
         珍珠奶茶現在經過商家的巧思,逐漸變形成各式各樣的飲品
有代表大顆珍珠的”波霸奶茶”、使用黑糖去熬煮的珍珠”黑糖鮮奶”、白色的珍珠”白玉”。

公路

        臺灣有縱貫西部走廊的中山高速公路(國道1號)、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國道3號),以及橫跨東、西部的蔣渭水高速公路(國道5號)等三條南北高速公路。而省道更遍布全島,許多客運公司專門經營臺灣各大都市間的公路客運運輸。

        過去這項工作是由公營的臺灣汽車客運公司負責,1990年代開始,民營業者開始以低票價及豪華設備服務為號召,大量搶佔原本由臺汽一家獨佔的市場地位。為了提升競爭力,2001年後,臺汽民營化,並更名為國光客運。目前臺灣西部的長途公路運輸以國光客運、統聯客運及和欣客運為主。

海運

        臺灣主要的國際商港有高雄港、基隆港、臺中港、花蓮港與蘇澳港。另外還有1990年代開闢的臺北港和歷史悠久的臺南安平港。高雄港是其中最大的港口,負責臺灣60%以上的貨物裝卸與75%以上的貨櫃裝卸。
       
        目前在臺灣與澎湖、金門等離島之間,船舶依然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臺灣到澎湖列島之間的船舶有臺華輪(高雄港)、今日之星(臺南安平港)、滿天星客輪(嘉義布袋港)。每日均有航班。

        臺東富岡港到蘭嶼和綠島之間也有航班。臺灣本島到金門之間的航班則是從高雄港出發的金門快輪,到馬祖之間,則有從基隆港出發的臺馬輪和合富快輪及臺馬之星。另外可以從金門與馬祖以小三通方式直接搭船前往中國大陸的廈門。

空運

        臺灣建有臺灣桃園國際機場和高雄國際機場2個主要國際機場,以及臺北松山機場與臺中清泉崗機場2個次要國際機場,多數大城與多數離島地區亦設有機場如馬公、金門、北竿、南竿機場等。
 
        臺灣本島內的各大都市間、以及和各離島之間,皆有常態班機往來,形成便利的航空網。臺灣最主要的航空業者是中華航空公司及長榮航空公司。除此之外,還有遠東、立榮、華信、德安、虎航等航空公司。

捷運

       為改善臺北都會區交通問題,1996年3月28日的開通了第一條捷運路線木柵線(今文湖線一部分)後,臺北捷運至今已有文湖線、淡水信義線、松山新店線、中和新蘆線、板南線五條幹線,與興建中的環狀線、萬大線,形成密集的捷運路網,累積運量已突破10億人次,為目前臺灣規模最大的捷運系統。

        高雄都會區的高雄捷運紅線於2008年3月9日通車,為臺灣第一條連結機場的捷運路線,高雄捷運橘線則在2008年9月21日正式通車營運,皆以高運量系統興建,中運量規格營運,提供高雄市郊區大眾運輸服務,並計畫延伸至臺南市、屏東縣部分地區,累積運量已於2012年7月28日突破2億人次。

        目前正在規劃高雄捷運黃線,預計於2021年動工,2028年完工,高雄環狀輕軌第一階段工程於2013年6月4日動工,採無架空線供電系統,於2015年10月16日開始試營運,為臺灣第一條輕軌運輸系統。桃園機場捷運於2017年3月2日正式通車,是桃園捷運的首條營運路線,由中央政府全額補助興建,以提供機場聯外交通為主要目的,並兼具桃園與臺北間的通勤運輸功能。

鐵路

         臺灣早期的鐵路運輸,是以人力為動力的軌道輕便臺車,為日本治理時代所建造的,路線綿延全臺,至今鐵道和車體仍然沿用;目前臺灣主要鐵路經營管理係由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負責營運。

         臺鐵的路線主要包括西部幹線、北迴鐵路、南迴鐵路、東部幹線。合計環島一週。主要的列車型號包括負責長途客運的自強號和莒光號及復興號列車(復興號列車比較少見),以及負責城際通勤運輸的區間車等。

         現在,在東部(花蓮,臺東)還有由傾斜式電聯車所執行的「太魯閣列車」、「普悠瑪列車」以及復興號列車(雖然比較少見,但是還在行駛)。 2007年2月1日,臺北至高雄的臺灣高速鐵路開始營運,是臺灣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BOT)建設案。其車體技術採用日本的新幹線系統,是此系統第一次將技術輸出日本以外地區,但軌道等土建設施是使用部分的歐洲系統。從全程只需90-120分鐘,形成臺灣西部南北一日生活圈。高鐵的出現強烈衝擊臺灣西部城際航線的生存與經營。

        在臺灣糖業,林業與礦業的繁盛期,還有專門鐵路進行運輸。臺灣糖業鐵路在1980年代後,因公路運輸的興盛,大部分都已經停止營運。而林業鐵路還有阿里山森林鐵路、太平山森林鐵路以及烏來的臺車線尚在動態運行。煤礦鐵路絕大多數因礦場荒廢而消失於荒野之中,部分因道路興建而消失,目前仍然保持動態運行的煤礦鐵路是位於新北市平溪區的臺灣煤礦博物館。另外位於新北市金瓜石礦山於採金時期也擁有許多的臺灣礦業鐵道,但在1950年代後,由於採金成本日益提高,再加上礦脈枯竭,因此隨著礦坑的關閉,礦業鐵道也走入了歷史,目前僅剩仍然在運行中的礦業鐵道為臺陽合金公司所屬的九號礦業鐵道。

各族群文化

        臺灣文化的原型由原住民文化與中國渡來漢人的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傳入的中華文化臺灣融合。而荷蘭、西班牙、鄭氏、清帝國與日本先後統治臺灣,加上當代歐洲、美國與香港、東亞、東南亞文化對臺灣的深刻影響,臺灣文化也融合了其文化特色。

        原住民各族各具特色的傳統歲時祭儀文化,如布農族文化為射耳祭(以箭射獸耳禱求獵穫豐收)與小米祭、皮衣製作技巧、多音部合唱;鄒族則是戰祭、收穫祭與揉皮技術;賽夏族每二年舉辦一次矮靈祭;達悟族的飛魚祭;排灣族人的五年祭;魯凱族的陶壺及琉璃珠製作、雕刻藝術;卑南族則為海祭、男性的猴祭及女性的鋤草祭;阿美族的無半音五聲音階等等。
       
        客家族群強調的文化,是以刻苦耐勞、堅韌剛強、開拓創業、團結奮進的「硬頸」精神而著稱的。客家族群從中原遷徙往南發展並保持了強大凝聚力,在語言、風俗、習慣、文學藝術等方面。

喪葬

         在臺灣,喪葬不只是一種儀式,也是民俗文化。隨著都市化的演進,臺灣各地的喪葬殯儀開始變得簡單而慎重。尤其近幾年來,臺灣的各大學開始出現生死學系、禮儀師證照學分學程、生命教育學分等。

        臺灣喪葬主要受三教佛教、道教及儒學影響之外,還有部分儀式或祭典是融和了平埔族的巫術文化。此外,臺灣各地區不同的喪葬習俗和禁忌如:撿骨、觀落陰、電子花車、五子哭墓、孝女白琴等等習俗是臺灣特有的特色。


宗教

        臺灣主要宗教有:臺灣民間信仰、佛教、道教、一貫道、基督新教、天主教、儒教與伊斯蘭教等。中華民國憲法保障全體國民有信仰宗教之自由;人民可廣泛接納各類宗教信仰,政府為保行政中立,與宗教間實施政教分離並平等發展。

        就信仰人口而言,融合臺灣道教、臺灣佛教與民間宗教的臺灣民間信仰,是臺灣最大的信仰人口。若以宗教別劃分,道教、佛教則是臺灣的首兩大宗教。大部分臺灣人同時信仰道教、佛教與儒教與傳統民間信仰混合的臺灣民間信仰,約占臺灣人口的93%。而如一貫道、基督新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儒教、藏傳佛教等皆有具規模之教徒人口。此外,新興宗教、氣功法門等廣義的宗教信仰,在臺灣也各有不少信眾,並常有相當活躍的傳教活動。此外,原住民族部落以信仰天主教者居多,基督新教次之。而儒教所規範的禮儀與哲學觀,則被臺灣人視為是人際倫理之基礎觀念,從古至今傳承下來。每年在全國各大孔子廟舉行著世界僅存完整的儒家釋奠典禮。

         臺灣民間信仰普遍祭拜著釋迦牟尼佛、玉皇上帝、三官大帝、孔子、觀音佛祖、媽祖、關公、王爺、文昌帝君、清水祖師、保生大帝、神農大帝、玄天上帝、中壇元帥、廣澤尊王、法主真君、玄壇真君、月下老人、七星娘娘、三山國王、城隍爺、土地公、虎爺等數不清的神祇。如今,佛教、道教、儒教等宗教在臺灣的區分已經非常曖昧,三教合一相互影響融合而成為另一種多神教,在寺廟中各種不同宗教的神靈被共同祭祀,也是常見的事;如艋舺龍山寺主祀佛教觀音菩薩,也兼祀道教的媽祖、關聖帝君、文昌帝君、三官大帝、水仙王等。這種融合佛道的民間宗教對社會生活影響相當大,中臺灣流行媽祖信仰,南臺灣則以王爺信仰最熱門;其餘各地也有各自盛行的神明祭典,如三峽的清水祖師壽辰慶典、艋舺的青山王祭典等。

東台灣

        東臺灣是臺灣一個常用的地區簡稱,又有「後山」之稱。東臺灣亦指臺灣東岸,多指中央山脈以東的花蓮縣和臺東縣,故亦稱「花東地區」;有時東台灣還包含宜蘭縣(雪山山脈以東,中央山脈以北)。本地區東面朝太平洋,是全臺灣海岸線最長的地區。

        東臺灣地形多山,相較於西部地區而言經濟較不發達,人口密度也較低,是臺灣最晚開發的地區。臺灣原住民族佔人口比例較高,尤其是阿美族。為改善東臺灣建設發展落後於西部的情況,2011年6月29日總統令公布《花東地區發展條例》,規定政府將設特種基金支援花東地區建設。

南臺灣

        南臺灣,為臺灣南部地區的簡稱。範圍定義有許多種,通常指臺灣西南部地區(位於東南部的臺東縣通常另歸類為東臺灣)。以高雄與臺南兩大城市組成雙核的區域核心,並形成臺灣第三大的高雄都會區及第五大的臺南都會區,另有以嘉義市為核心的嘉義都會區,共計三個都會帶。

中台灣

        中臺灣是臺灣中部的簡稱。其為臺灣西部平原的起始地帶,是臺灣的農業重鎮,同時也是臺灣中小企業與精密機械最重要的聚集地,巨大機械(捷安特)、臺中精機、寶成集團、漢翔航空工業等知名企業均以臺中市為根據地,並形成全國第二大的臺中彰化都會區。

北台灣

         北臺灣,為臺灣北部地區的簡稱。 範圍定義有許多種,通常包括首都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宜蘭縣、新竹縣、新竹市。 北臺灣以首都臺北市為區域核心,並有目前臺灣人口最多的縣市新北市,形成臺灣最大的都會區。

雞排

        雞排,為炸雞的一種,因為可以隨手帶著走,所以在台灣很普遍,在夜市是人氣非常高的必吃的小吃!         口味方面從單純灑上辣椒粉,慢慢變化出改以灑上五香粉、海苔粉、芥茉粉、蔥粉、起司粉…等粉狀調味料的雞排, 或是蜜汁醃漬而成的蜜汁雞排、包覆起士內餡...